土巴兔帶“傷”赴港上市,是為止虧為營還是爭奪行業第一?
8月28日,土巴兔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啟動上市計劃,不過在招股書中顯示,目前土巴兔的財務數據并不容樂觀,其財務虧損要遠大于營收,2018上半年凈虧損為6.36億元,去年同期虧損為7.09億元,虧損已成為互聯網家裝行業長期以來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8上半年互聯網家居家裝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在2017年我國的家具建材市場規模已經達到4.27萬億,住宅裝修市場規模達到1.87萬億。雖然互聯網家裝行業市場前景廣闊,不過由于其低頻性、行業離散程度高、服務周期長、本土化現象嚴重等因素,導致滲透率一直不高,限制了行業的發展。
難于盈利讓不少中小平臺先后退出了競爭,定位于平臺戰略且能夠幸存下來的互聯網家裝企業得以加入接下來的游戲。
上市后的齊家網走出了虧損的泥潭
互聯網家裝行業起始于2005年,興于2014年的團購風潮,并于2015年迎來了資本風口。
齊家網成立于2005年,可以說是較早涉及互聯網家裝的企業之一,其從家具團購切入,至今已成為發展較好的互聯網家居家裝企業之一。
在7月12日,齊家網母公司齊屹科技順利在香港上市,成為互聯網家裝平臺第一股。齊家網的上市為互聯網家裝行業帶來了新的曙光,尤其是齊家網在上市后扭轉了連年虧損的局面,為行業帶了不少啟示。
2018年中期財報顯示,齊家網上半年總收入為2.76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3.8%,凈利潤為2067萬元,相較于去年同期虧損的3848萬元來說,可謂是一個完美的蛻變。當然,齊家網盈利的背后,也顯示了生態體系的健康發展,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齊家網共有3083家室內設計及建筑服務供應商,同比增長43%,覆蓋了全國308個城市。
齊家網上市后走出了虧損的泥潭,給行業帶來了利好,同時也搶占了先于一步的上市機會,可謂是名氣和業務量雙豐收,這讓行業內的另一巨頭土巴兔坐立不安,在持續虧損中,不得不帶“傷”赴港上市。
土巴兔啟動上市,行業第一紛爭再起
目前土巴兔的核心業務包括線上平臺業務和家庭承包,前者包含訂單推薦費、廣告費和傭金等收入,后者包括家裝承包和材料銷售等。在2017年土巴兔的全年GMV達到572.3億元,2018上半年GMV為236億元。此次土巴兔上市除了融資,改變虧損的局面,更多的是謀求最大的市場認可,有意與齊家網爭奪行業第一的名頭。
盡管齊家網和土巴兔兩家的業務側重點不同,齊家網側重于家裝建材團購領域,而土巴兔從最初的信息鏈接到目前的交易服務平臺,側重于平臺模式。但是目前關于兩家誰是行業第一仍未有定論,只不過根據不同的數據比較,都屬于“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齊家網在招股書中提到,無論是品牌知名度還是市場占有率都是互聯網家裝行業第一;而土巴兔也在招股書中提到,在交易總額和平臺收入上,自己則是國內最大的互聯網家裝平臺。
不過從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8上半年互聯網家居家裝市場研究報告》中可以看到,在上半年的APP新增下載量上,土巴兔以628.5萬次的優勢力壓齊家網的60.6萬次,為行業第一。當然APP的新增下載量也僅僅是平臺用戶使用情況的參考因素之一,并不能由此下定論。未來誰是行業第一,則要看雙方的成績了。
不過我們也應該清楚的意識到,無論土巴兔和齊家網雙方在數據上如何比拼,互聯網家裝行業并不是流量問題,而是落地服務和供應鏈的問題,單純的信息提供已經滿足不了廣大用戶的需求。
對于平臺來說更應該介入到施工中,讓裝修的過程更加可控,同時努力提高信息匹配度,提升商家的轉化率,只有服務更好,吸引到更多的用戶,才能憑實力拿下行業第一的寶座。
